about

關於雙口呂

雙口呂文化廚房・「粿」的料理教室

做粿縛粽,過年過節。
在三合院中做粿、吃粿,品嚐背後的節慶故事。

每一個節慶的喜悅和喧騰伴隨著的是每一位辛勤婦女穿梭廳堂和廚房,而其中每一位阿嬤都是最鮮明的代表。看著阿嬤做粿的背影長大,從仰視、平視到俯視,她沒有變矮只是變老,而我們也已長大成人。阿嬤的身影在裊裊炊煙的灶前逐漸模糊,如同那些僅存在她腦海中的食譜和她看似平凡的技藝。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 不僅是姓氏,更代表著傳承阿嬤的心意。 拱形灶門是一口前往傳統米食製品的通道,以碗就口,品嚐先人的敬穀謝天,走讀節慶的豐饒。

如果文化是母語,食物就是共通的語言。文化是我們的根,連繫著世代,更串連著與這片土地的關係;飲食則是一個地區的產物,它代表了這塊土地上的人、事和物,我們能透過它窺見時代和背景。我們透過紀錄和分享,推廣和傳承漸被淡忘的米食文化。

除了臺灣米食製品的紀錄和分享之外,我們偶爾也說說去了這個世界的哪裡,所見、所聞、所想,有哪些事物值得借鏡跟反思;談談臺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分享為了這片土地努力,眼中發亮的人們。